微信扫码关注
音符1 音符2
古诗词三首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07-06 14:28 来源:未知 点击:251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课文学习全套材料
包含了与课文同步的学习目标和具体方法,配套的辅导材料可下载附件得到~
 
一、 学习说明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一种亲切感,也便油然而生。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舟过安仁》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清平乐·村居》诗人首先把我们的目光带到了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吴方言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二、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莲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三、辅导建议
1.识字
根据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孩子记忆词语。
牧童:放牧的小孩。
蓑衣:指古代时,用草编织的一种衣服,可以用来遮风挡雨
鸡笼:装小鸡的笼子。
莲蓬:就是莲房,荷花中的那个花心,形状可参考家里淋浴用的莲蓬头。喷水器,上面有一个个的小孔,里面有莲子,可以吃,可以入药。
2.写字
根据孩子的熟悉情况,家长可以采取听写的方式,让孩子记住并能正确的写出来。
{补充:《同步听写材料》附件}
3.朗读
听:可让孩子在上下学路上、平时空余时多听原课文的高清语音材料,熟悉生词的发音和课文的停顿、断句。
读:让孩子在读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文的插图让孩子进行想象,在理解的基础上将课文内容背诵下来,最后家长抽查孩子的背诵情况。
{补充:课文听读材料《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之牧童课文朗读”“古诗词三首之舟过安仁课文朗读”“古诗词三首之清平乐·村居”课件》附件}
 
四、扩展提升
1、诗词背诵
为符合本课的相关内容,拓展孩子对古诗词的进一步了解,在选择一首诗词,让孩子背诵。
{补充:《古诗词》附件}
2、课外阅读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精选了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课外读物《暗箭伤人》,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具体见附件《暗箭伤人》。
{补充:《暗箭伤人》附件}
 
上一篇 没有了
GODSON COURSE
教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