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商培养:宝宝的必修课
作者:weihp
发布时间:2016-08-11 16:08
来源:未知
点击:334

镜头一:军军把彬彬的汽车摔坏了,彬彬哭着对军军说:“你赔给我!”一旁的军军若无其事地说:“我没有钱,不能赔给你!”镜头二:老师问孩子们说:“小朋友们,我们过马路时看到盲人该怎么样做啊?”一个小男孩马上
镜头一:军军把彬彬的汽车摔坏了,彬彬哭着对军军说:“你赔给我!”一旁的军军若无其事地说:“我没有钱,不能赔给你!”
镜头二:老师问孩子们说:“小朋友们,我们过马路时看到盲人该怎么样做啊?”一个小男孩马上抱怨说:“我们现在交通都这样不好了,他们根本不该出来,那样就更麻烦了!”
谈到早期教育,家长往往望子成龙,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智商。而案例中的两个孩子不见得智商不高,却怎么也不能让人觉得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的“龙”。如今,孩子的这些道德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美国教育学博士米歇尔博芭在《如何培养孩子的德商》一书中,继智商(IQ)、情商(EQ)之后,提出德商(MQ)的概念。同时,她指出,德商与智商、情商相比,在人生的成功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品格决定人的命运”。如果以百分比来打个比方,智商和情商可以各占30%,德商应该占40%。早期教育不能不关注德商。
☆认识德商
“德商”,就是测定人的道德素养的一种指标,具体包括同情、良心、自控、尊重、善良、宽容和公正。而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科尔斯根据个人养儿育女的经验直接指出,德商就是善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德商培养:
与宝宝的发展密切相关!
德商不是背诵条规得来的,而是在与人相处时,在怎么对待他人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的,儿童的道德发展也分为适应期(0~1岁)、萌芽期(1~3岁)、发展期(3~6岁)、协调期(直至12岁)这样几个阶段,3~6岁是德商培养的关键阶段。
“德商”与“宝宝的美感发展”
道德又可以理解为追求美的事物,与恶的事物作斗争。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了新生儿就有了爱美的倾向,如他们喜爱整洁、色彩鲜艳的事物,厌恶害怕丑恶的事物。刚出生的宝宝虽然说不出什么是好的坏的,但是他们却是我们的观察者,他们会观察和判断成人的行为美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宝宝出生的第一天开始,我们的德商教育就在无形中开始了。
☆塑造德商:与宝宝共谱道德命运协奏曲!
妙招出奇制胜
●感情词汇游戏法
我们希望孩子们对别人富有同情心,为别人着想,但他们没有识别感情和表达的能力。所以,父母通过游戏教会孩子一整套感情词汇,并且鼓励他们使用这些词汇是培养孩子德商的重要内容。
说出你的感觉:你和孩子一起就餐时,说说每个人当天的感觉,可以任意表达你的看法,注意要用感情词汇说,如骄傲。
●运用“感觉+需要”的公式
有研究发现,增强孩子道德敏感性的一个有效方法是给孩子提问题,帮忙他们发现人们的需要和感情。
问:“爸爸听到他的妈妈病得很厉害,你认为他会怎么感觉呢?”“那个小女孩在哭,你认为她怎么样才会高兴些呢?”等等,这样孩子们就会变得更加敏感,设法去帮助别人。
●阅读法
每个孩子都喜欢阅读,孩子很容易把自己融入到故事中去,能设身处地地体验角色的感觉。
●询问黄金规则法
告诉孩子有一条规则,若干世纪以来使得许多文明闪闪发光,叫做黄金规则,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在做事之前,先问问自己:我是否想要别人这样对待我?
一个孩子为了自己玩玩具就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一旦孩子出现了此类不适的行为,就问他:“你在执行黄金规则吗?”这将帮助他思考自己的行为,以及从别人的角度思考行为的后果,一定记住,这个方法只要常用,一定有效。
●创建一本美德剪贴簿
这个活动能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不断成长的道德。这个美德剪贴簿记录着:他对动物善良可亲、对家庭关心、爬山时很勇敢等等。孩子通过这个剪贴簿,看到自己日积月累的道德形象,将激发他更努力地去做一个“好孩子”。
常招生活巩固
●表扬善良的行动
增强任何行为的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随时强化这个行动。因此,无论什么时候你注意到孩子做出了善良的行为,都要及时让他知道你为此感到非常高兴:“豆豆,你给毛毛一块糖,我很开心,你们这么好,真好!”
●榜样示范法
这种方法最平常,但对孩子却最有效。如果父母要求孩子做到而自己却做不到,那孩子可以理直气壮地不做,不是吗?
●亡羊补牢法
许多父母这样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好,否则就惩罚。马丁霍夫曼的研究发现,父母在做规矩的最后一个部分不应是惩罚,而应是提醒孩子注意自己造成的伤害,鼓励他做出弥补,这样能让孩子学会体贴和帮助别人,所以,当孩子做错时,请给他一个弥补的机会。
最后,无论哪种方法,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通过将这些道德原则实践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自己的原则,越来越少地依赖父母给予的指导。
上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