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习作七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07-06 14:12
来源:未知
点击:195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习作七》学习全套材料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孩子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孩子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孩子的历史责任感。公开演说能力,是孩子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力,要从小培养。但小孩子演讲,主要是一项口语交际的练习,因此要求不要过高,能围绕一个主要意思作一两分钟的发言,语言比较流畅,态度比较大方,感情比较真挚即可。
本次演讲的主题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可在课前布置孩子结合自己的习作和搜集的资料列一个简单的提纲,上课时先交流一下所列的提纲,相互启发,开启思路;再完善提纲并在小组里试讲,听听同学的建议;然后自荐、推荐与按一定顺序上台当众演讲相结合,让更多的孩子受到锻炼;最后评议上台演讲的情况,总结交流怎样演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也可以先请两、三名口语交际能力强的同学当众演讲作示范,然后分组试讲并推举代表在全班当众演讲。
指导演讲时,可引导孩子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来配合演讲,表情达意,增强演讲效果。对听众要提出应注意的事项,比如,有礼貌,听时注意力集中,听完以后要热情鼓掌。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引用的资料不符合历史事实或不准确,家长要及时纠正;家长要通过点评与小结,使孩子初步明白不忘历史不等于铭记仇恨,而应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习作
本次习作是学写读后感。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学时,可以参照下列步骤引导孩子进行习作。
第一步:让孩子阅读提示,了解什么是读后感及写读后感的作用。特别是要使孩子明确其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可以提示孩子,平时在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随时积累下来,对写好读后感有很大帮助。
第二步:赏析范文,引导孩子自主发现读后感的写法。结合教材中范文,家长也可补充范文,让孩子阅读、讨论、交流,在自我发现的基础上,归纳出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及要注意之处。如: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叙议结合,以“感”为主。读后感属议论文范围,但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常用的写法是夹叙夹议。可以适当引用原文中对自己触动最大、体会最深的章节、句段或人物的语言等,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另外,恰当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古诗文名句和谚语等,也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一般来说,读后感的题目是“读《×××》有感”或“《×××》读后感”,当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自己的感受拟一个醒目、新颖的正标题,下面再写上副标题。如:
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成功=刻苦+勤奋+机遇
──读《岳飞苦练成帅才》有感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应选略高于本班孩子现有水平的优秀习作做范文,让孩子由仿到创;不要以一个模式来要求孩子,更不能用范文来束缚孩子。
第三步:明确要求,开启思路。本次习作主要是围绕本单元课文或同专题文章写读后感,把习作与单元专题结合起来,把写读后感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提高孩子的语文综合素养。当然,孩子就读过的其他文章写读后感也可以。动笔之前让孩子互相说说,以开启思路,活跃思维,然后按要求写出来。
第四步:引导孩子自改互评,家长及时批阅反馈。讲评习作时,可以相互看一看,交流一下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对孩子真实的、有个性的、有创造性见解的习作,家长应给予鼓励和表扬。
优秀作文
读《三国》
我的书架上有很多书,有厚厚的,有薄薄的,有的比试卷还大,有的和半个铅笔盒差不多大。但我最喜欢看的一本是——《三国演义》。
二年级的时候某一天,我正在读拼音全彩的《三国演义》,读着读着觉得很没意思,想换本好看点不是只讲大致剧情的书。我一抬头,发现我的书架上多了本书,这本书很大,名字叫《三国演义》。我翻开书,发现里面没有拼音,也没有插图,只有密密麻麻的字,说什么还不太看得懂。什么“却说、曰、也、之”之类的,很多很多。我先是一惊:“怎么还有这种《三国演义》呢?”后来我随便翻了起来,翻到“破关兵三英战吕布”时,我感到这是一本非凡的小说演义。光看那字眼,我就能想像四将撕杀的场面,我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日久天长,我基本能看懂这个“阎王爷”了。我读了“太史慈酣斗小霸王”,为他们的精彩打斗叫好;我读了“美髯公千里走单骑”,为他们的兄弟情义所感动;我读了“刘皇叔跃马过檀溪”,为刘备的福大命大长舒一口气;我读了“赵子龙单骑救主”,为赵云的武艺高强赞叹;我读了……
后来,“三国演义”的动画片出来了,我常常一边看一边大叫:“爽,打得真爽!一读就是几年。
有一天,我在读“三国”,发现书架上又多了一本书,不,是三本书。一本叫《三国志》,还有两本是《品三国》的上、下。这三本书就像三棱镜一样,让“三国”这道照亮我心的光折射出了本来的面目。通过这三本书,我看到了真实的“三国”,没有“火烧赤壁”,却有“流感赤壁”;没有“张翼德怒鞭督邮”,却有“刘玄德暴打上司”;“草船借箭”的原来不是诸葛亮,而是孙仲谋……
后来动画片《三国演义》又在放了,我常常一边看一边大骂:“假,真太假了!”
读了原版的《三国演义》,我写了“丁当说三系列”来评论《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也就算读这本书的感受了(发表在中小学生博客上面,其中有些被评为精华,欢迎大家去看。)而读了真实版的“三国”,我学到了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也使我明白了:历史与文学是两回事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孩子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孩子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孩子的历史责任感。公开演说能力,是孩子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力,要从小培养。但小孩子演讲,主要是一项口语交际的练习,因此要求不要过高,能围绕一个主要意思作一两分钟的发言,语言比较流畅,态度比较大方,感情比较真挚即可。
本次演讲的主题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可在课前布置孩子结合自己的习作和搜集的资料列一个简单的提纲,上课时先交流一下所列的提纲,相互启发,开启思路;再完善提纲并在小组里试讲,听听同学的建议;然后自荐、推荐与按一定顺序上台当众演讲相结合,让更多的孩子受到锻炼;最后评议上台演讲的情况,总结交流怎样演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也可以先请两、三名口语交际能力强的同学当众演讲作示范,然后分组试讲并推举代表在全班当众演讲。
指导演讲时,可引导孩子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来配合演讲,表情达意,增强演讲效果。对听众要提出应注意的事项,比如,有礼貌,听时注意力集中,听完以后要热情鼓掌。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引用的资料不符合历史事实或不准确,家长要及时纠正;家长要通过点评与小结,使孩子初步明白不忘历史不等于铭记仇恨,而应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习作
本次习作是学写读后感。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学时,可以参照下列步骤引导孩子进行习作。
第一步:让孩子阅读提示,了解什么是读后感及写读后感的作用。特别是要使孩子明确其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可以提示孩子,平时在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随时积累下来,对写好读后感有很大帮助。
第二步:赏析范文,引导孩子自主发现读后感的写法。结合教材中范文,家长也可补充范文,让孩子阅读、讨论、交流,在自我发现的基础上,归纳出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及要注意之处。如: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叙议结合,以“感”为主。读后感属议论文范围,但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常用的写法是夹叙夹议。可以适当引用原文中对自己触动最大、体会最深的章节、句段或人物的语言等,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另外,恰当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古诗文名句和谚语等,也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一般来说,读后感的题目是“读《×××》有感”或“《×××》读后感”,当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自己的感受拟一个醒目、新颖的正标题,下面再写上副标题。如:
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成功=刻苦+勤奋+机遇
──读《岳飞苦练成帅才》有感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应选略高于本班孩子现有水平的优秀习作做范文,让孩子由仿到创;不要以一个模式来要求孩子,更不能用范文来束缚孩子。
第三步:明确要求,开启思路。本次习作主要是围绕本单元课文或同专题文章写读后感,把习作与单元专题结合起来,把写读后感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提高孩子的语文综合素养。当然,孩子就读过的其他文章写读后感也可以。动笔之前让孩子互相说说,以开启思路,活跃思维,然后按要求写出来。
第四步:引导孩子自改互评,家长及时批阅反馈。讲评习作时,可以相互看一看,交流一下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对孩子真实的、有个性的、有创造性见解的习作,家长应给予鼓励和表扬。
优秀作文
读《三国》
我的书架上有很多书,有厚厚的,有薄薄的,有的比试卷还大,有的和半个铅笔盒差不多大。但我最喜欢看的一本是——《三国演义》。
二年级的时候某一天,我正在读拼音全彩的《三国演义》,读着读着觉得很没意思,想换本好看点不是只讲大致剧情的书。我一抬头,发现我的书架上多了本书,这本书很大,名字叫《三国演义》。我翻开书,发现里面没有拼音,也没有插图,只有密密麻麻的字,说什么还不太看得懂。什么“却说、曰、也、之”之类的,很多很多。我先是一惊:“怎么还有这种《三国演义》呢?”后来我随便翻了起来,翻到“破关兵三英战吕布”时,我感到这是一本非凡的小说演义。光看那字眼,我就能想像四将撕杀的场面,我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日久天长,我基本能看懂这个“阎王爷”了。我读了“太史慈酣斗小霸王”,为他们的精彩打斗叫好;我读了“美髯公千里走单骑”,为他们的兄弟情义所感动;我读了“刘皇叔跃马过檀溪”,为刘备的福大命大长舒一口气;我读了“赵子龙单骑救主”,为赵云的武艺高强赞叹;我读了……
后来,“三国演义”的动画片出来了,我常常一边看一边大叫:“爽,打得真爽!一读就是几年。
有一天,我在读“三国”,发现书架上又多了一本书,不,是三本书。一本叫《三国志》,还有两本是《品三国》的上、下。这三本书就像三棱镜一样,让“三国”这道照亮我心的光折射出了本来的面目。通过这三本书,我看到了真实的“三国”,没有“火烧赤壁”,却有“流感赤壁”;没有“张翼德怒鞭督邮”,却有“刘玄德暴打上司”;“草船借箭”的原来不是诸葛亮,而是孙仲谋……
后来动画片《三国演义》又在放了,我常常一边看一边大骂:“假,真太假了!”
读了原版的《三国演义》,我写了“丁当说三系列”来评论《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也就算读这本书的感受了(发表在中小学生博客上面,其中有些被评为精华,欢迎大家去看。)而读了真实版的“三国”,我学到了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也使我明白了:历史与文学是两回事
上一篇 难忘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