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关注
音符1 音符2
语文园地六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07-05 15:42 来源:未知 点击:235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学习全套材料
包含了与课文同步的学习目标和具体方法,配套的辅导材料可下载附件得到~
 
一、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我想发明的机器人”。这个话题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有铺垫,可以从《果园机器人》这课的学习自然引起。辅导中可以借助口语交际中的示例和学习《果园机器人》时搜集到的有关机器人的资料,引导孩子打开思路,说一说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有哪些本领。如果有可能还可以把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画出来,对照图画向大家介绍。听的同学可以根据所介绍的机器人提出问题,供发言的同学修正和补充自己的设计。评价的标准有两个:想象是不是奇特合理;是不是把机器人的本领说得清楚明白。交际时可以分小组进行,互相问答,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评价,共享想象和创造的乐趣。

二、日积月累
这部分包括“读读认认”和“读读背背”两项内容。
1、“读读认认”是低年级归类识字的继续,内容和调味品有关,采用了韵语的形式编排。要求认识的8个生字中,“蒜、醋”是平舌音,“蒜、盐、咸”是前鼻音,“姜、酱”是后鼻音,要提醒孩子读准字音。辅导时,可以引导孩子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读读短文,家长指名朗读,以检查孩子认字情况。句子的意思可以不作过多的讲解,但可以让孩子回家后,在家长的协助下,分辨这些调味品。
2、“读读背背”选的是和气象有关的农谚。这些农谚句式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辅导时,家长可采用范读、指名读、师生对读和自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读,最后背下来。这些农谚只是人们对气候现象所做的观察总结,不像科学定律那样严密、准确。辅导时,可以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并试着用韵语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三、知识扩展
《太空中行走》           
第一个在太空中行走的人,是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1965年3月18日,他乘“上升二号”载人飞船飞行时,曾离开座舱,到宇宙空间去行走。他被一条缆索系在飞船上,在太空中飘浮了10分钟。
1984年2月7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宇宙中航行,两名宇航员走出航天飞机,自由自在地在宇宙空间行走了一个多小时。他们飞离航天飞机最远距离达90多米,成了时速为28500千米的人体地球卫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不系安全带独自在太空中行走。
“挑战者号”的姊妹机“奋进号”航天飞机,于1993年12月2日发射升空后,4名宇航员曾走出航天飞机修复一座著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他们五次走出机舱,在敞开的货舱内工作了35小时28分钟,修复了太空望远镜,谱写了太空史上又一奇迹。
宇航员为什么能在太空中自由自在地行走呢? 原来他们身上背着一个“载人机动装置”。它的外形似一个背包,由氮气罐、推进装置、电子控制装置、电池、温度控制装置等组成。“载人机动装置”以高压氮气作动力,在背包两边有24个氮气喷口,宇航员通过操纵手控器来控制高压氮气从不同喷气口喷出,使宇航员根据需要朝着上下、左右、前后方向前进或后退,也可以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由于宇宙空间环境十分恶劣,推进器万一发生故障,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在“载人机动装置”中设置了两只氮气罐和两套供气系统,以确保安全。
宇航员背上这个“载人机动装置”,就可以在太空中从事各种活动,比如修理卫星、组装航天站等。将来还可以自由自在地从一个宇宙飞船中出来,到另一个飞船上去串门、作客。
 
 
语文园地六  同步课文全套课后材料下载地址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果园机器人
GODSON COURSE
教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