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四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07-05 15:34
来源:未知
点击:269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四》学习全套材料
包含了与课文同步的学习目标和具体方法,配套的辅导材料可下载附件得到~
一、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教你学一招”,要求孩子和别人交流自己拿手的本领。
教学前,家长应详细布置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孩子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道具、作品或展示的材料。
教学时,要创设互教互学的真实情境,激发孩子浓厚的交际兴趣。可以先让孩子展示自己的绝招,如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或者说说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本领,再说说自己的“招”好在哪里,有哪些独到之处。
二、日积月累
“我会填”,有三行词语。每一行分别带有结构助词“的”“地”“得”,是为了让孩子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在教学时,不要教给孩子语法知识,如定状结构、补语等,而更多地可以通过补充词语的形式,让孩子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补充的词语可以有: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
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
其中,“弯弯曲曲地()”孩子容易填错,很有可能填成类似“弯弯曲曲地小河”之类的短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给出一两个正确的答案,让孩子从正确的短语中了解“地”的用法。
如果孩子感到补充词语有困难,或答案比较集中、打不开思路的话,家长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孩子拓展思维。如,给出一幅相关的画面,或创设相关的语言情境。
除了教材中给出的六个词语,家长还可以给孩子提供其他带“的”“地”“得”的补充词语的题目,以帮助孩子更多地感知语言现象,丰富语言积累。
“读读背背”中所选的12个成语,都是有关读书、治学的,每行的四个成语,都有相同的韵脚,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教学时,可以让孩子借助拼音读准,并积累下来。不要求孩子深入理解每一个成语的意思。可以把这些成语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孩子通过读句子体会成语的含义;或引导孩子联系生活,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如,哪个同学的神态可以用“聚精会神”这个词语来形容?哪个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有“勤学好问”的特点?你曾经有过“废寝忘食”的经历吗?可以让孩子在运用中感悟这些成语的意思和用法,并积累下来。
三、知识扩展
《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
我们先考虑下列的问题:假设兵不满一万,每5人一列、9人一列、13人一列、17人一列都剩3人,则兵有多少?
首先我们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然后再加3,得9948(人)。
中国有一本数学古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答曰:「二十三」
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即得。」
包含了与课文同步的学习目标和具体方法,配套的辅导材料可下载附件得到~
一、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教你学一招”,要求孩子和别人交流自己拿手的本领。
教学前,家长应详细布置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孩子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道具、作品或展示的材料。
教学时,要创设互教互学的真实情境,激发孩子浓厚的交际兴趣。可以先让孩子展示自己的绝招,如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或者说说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本领,再说说自己的“招”好在哪里,有哪些独到之处。
二、日积月累
“我会填”,有三行词语。每一行分别带有结构助词“的”“地”“得”,是为了让孩子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在教学时,不要教给孩子语法知识,如定状结构、补语等,而更多地可以通过补充词语的形式,让孩子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补充的词语可以有: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
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
其中,“弯弯曲曲地()”孩子容易填错,很有可能填成类似“弯弯曲曲地小河”之类的短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给出一两个正确的答案,让孩子从正确的短语中了解“地”的用法。
如果孩子感到补充词语有困难,或答案比较集中、打不开思路的话,家长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孩子拓展思维。如,给出一幅相关的画面,或创设相关的语言情境。
除了教材中给出的六个词语,家长还可以给孩子提供其他带“的”“地”“得”的补充词语的题目,以帮助孩子更多地感知语言现象,丰富语言积累。
“读读背背”中所选的12个成语,都是有关读书、治学的,每行的四个成语,都有相同的韵脚,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教学时,可以让孩子借助拼音读准,并积累下来。不要求孩子深入理解每一个成语的意思。可以把这些成语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孩子通过读句子体会成语的含义;或引导孩子联系生活,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如,哪个同学的神态可以用“聚精会神”这个词语来形容?哪个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有“勤学好问”的特点?你曾经有过“废寝忘食”的经历吗?可以让孩子在运用中感悟这些成语的意思和用法,并积累下来。
三、知识扩展
《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
我们先考虑下列的问题:假设兵不满一万,每5人一列、9人一列、13人一列、17人一列都剩3人,则兵有多少?
首先我们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然后再加3,得9948(人)。
中国有一本数学古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答曰:「二十三」
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即得。」
上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