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情商只要抓住3点
作者:weihp
发布时间:2016-08-11 11:17
来源:未知
点击:587

情商的发展抽象而模糊,许多家长都不知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其实,只要抓住3个方面的感觉,孩子就能体会到快乐、满足、充实的成长氛围,从而培养出优秀的情商品质。
培养孩子的情商只要抓住3点:
归属感几乎每个孩子都要问这样的问题:“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这其中除了包含有孩子的好奇心外,还反映了他潜意识里的归属感:我属于谁?如果家长回答“捡来的”,那孩子会失落很久,甚至产生心理阴影:会不会有一天爸爸妈妈不要我了,又重新捡一个孩子回来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安全感。越是年幼,对人的归属感越强。归属感会让孩子心里很踏实,不论身处何方也会想着家和亲人。
所以,父母要从心理上强化孩子的归属感:你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是爸爸妈妈爱情的结晶。
一有时间,爸爸妈妈就要把孩子的成长经历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孩子听,特别要强调大人的心理感受,让孩子了解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是无人可比的。这样,孩子才会很自豪,对父母的爱有信心,因为孩子归属感的形成有赖于父母耐心细致的培养。
幸福感如今的孩子大多拥有较好的物质生活,令他们感到幸福的事情应该有很多,可是却很少有孩子发自内心地领悟和珍惜幸福,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他们总盯着自己不如意的小世界,忽视了其他更多方面的幸福条件。这其中,父母的心态对孩子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能一直对所拥有的一切很满足,并在日常言行中表现出来,那么孩子也会按照同样的心态想问题。
比如,当妈妈做完晚饭后,爸爸在饭桌上说一句:“每天能吃上妈妈做的饭菜,真幸福呀!”爸爸给孩子讲故事时,妈妈羡慕地说:“每天都能听到爸爸讲故事,孩子你好幸福呀!”
一旦观察到孩子心情郁闷,可以和孩子做一做“幸福加减法”:统计出令孩子感到幸福的事情数目,减去不愉快的事情数目。这样,孩子会逐渐意识到生活中有太多美好的事情,没必要为了偶发事件而烦恼。
被需要感有关调查表明:孩子在自己被别人——尤其是家人需要时感觉最快乐。可是现在的家庭里,父母往往不给孩子为他人服务的机会。习惯了被服务之后,孩子对大人的行为都习以为常,即使在大人遭遇困境时也会视而不见,冷眼旁观。
因此,从幼儿时期开始,家长就要学会向孩子“求助”。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要尽量“求”孩子帮忙:“宝贝,妈妈找不到拖鞋了,你能用火眼金睛帮帮我吗?”
“好孩子,妈妈刷鞋底刷得手好酸,你用铁臂阿童木的神功帮我刷好吗?”一旦孩子出手相助之后,家长一定要及时表扬,可以适当夸大孩子做好了这件事的意义、作用,让孩子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能干。
当然,孩子也许以后还会“逞能”,自告奋勇地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家长也不必阻止,只需在暗中出手相助就够了。
总结:有了归属感,孩子的心会变得柔软平和,从此与暴躁和冷漠绝缘;有了幸福感,孩子会对所拥有、所得到的一切一直心存感激、自在满足;有了被需要感,孩子的成就感、创业精神、开拓精神和助人为乐精神都将被激发,从此成为“心中有家人,行动顾他人”的有利于社会的人。
培养孩子的情商只要抓住3点,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归属感、幸福感、被需要感的快乐宝贝,却是触手可及的。
如何让生气的宝宝平静下来
孩子也会有情绪,会开心、愉快,会生气、愤怒,作为父母,应该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合理的发泄自己的情绪。因此,爸爸妈妈要知道如何让生气的宝宝平静下来。如何让生气的宝宝平静下来
孩子生气的时候的表现是大同小异的,他们对自己的脾气失去控制,也不能象平常一样地正常思考,“但是,帮助孩子平静的方法则要因人而异”。
明尼苏达大学的雪莉·盖勒说道:“对一些孩子来说,咬咬大拇指,抚摸一阵毛毯,或者坐在妈妈的膝上听一个故事就能平静下来,而另一些则可能需要尖叫一阵,如果尖叫能够阻止他们把东西砸坏,尖叫也行,因为最终的目的是教会孩子学会镇静下来的办法。”
但是,即使你以为你找到了让孩子平静下来的有效方法,这个方法在下个星期还是可能失效,当孩子在超级市场突然大发脾气的时候,你还是可能感到手足无措,因此,我们在这儿就一些有经验的母亲与儿童教育专家来谈谈如何让生气的宝宝平静下来的秘诀。
1、抱紧孩子
如何让生气的宝宝平静下来,许多父母都知道把孩子包在襁褓里能使大哭的婴儿平静下来,“这个原则也适用于大一些的孩子”,已有两个孩子的克莉斯汀·班尼特说道“比如,当孩子摔了一跤,擦破了皮的时候,他的安全感被粉碎了,因此她可能大哭大叫,你可以把她抱起来,轻轻地摇她直到她的肩膀松驰下来,这样,她的安全感会慢慢回来。”
2、让他用小拳头发泄
如果孩子发怒要砸东西,给他一个枕头让他打个够,幼儿园教师琳·菲利普建议:“或者给他一个塑料锤子,让他砸到他会用语言表达他的愤怒为止。”
3、父母保持平静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最要紧的是父母不能发脾气。”辛格门博士说,“培丽亚是我们七岁的女儿,她常常会情感用事,有时我实在受不了了,我就告诉她我需要离开房间静一会,我发现她已经到了能够宽慰自己的年龄,所以我告诉她感到悲伤或愤怒是正常的,然后我让她的愤怒自个儿慢慢地消失。”
小孩子常常需要向父母“借贷”平静的心态,孩子要平静下来之前必需把父母的平静内化,如果父母自己行为失控,孩子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4、倾听孩子诉说
即使是一个小孩也应该有倾诉她感情的权利,我们三岁的女儿麦迪生,每次听到她十五岁的姐姐要她离开她的房间时,都很生气。南卡罗本纳州的海蒂·斯坦波尔·皮雅说,麦迪生会大声地叫道:“她叫我滚出去!”然后就大哭起来。我会认真地听她倾诉,因为她的感情的确受到了伤害。等她说完了,我就让她帮我准备晚饭或者做一些大女孩在家干的事,这样她就感到她受到了特别的对待。
5、使用纺织品与玩具
纺织品对有些孩子有特别的宽慰作用,特别是那些性格喜欢抱毯子或抱小猫小狗的孩子,试试看对孩子说:“你可以和这头毛茸茸的熊坐在一块,它会使你好受一些。”你可能会发现柔软的物品与抚摸它的感觉使孩子渐渐静了下来。
6、逗孩子发笑
“如果孩子着急的在地上跳脚,我们也跳脚。”班尼特说:“有时,孩子发怒发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我就参加她与她一块大哭,”我会说,“哭的好听,再响一些,我听不见。”用不了多久,我们两个就在一块大笑了,“但是,虽然幽默有时能拆除愤怒的雷声,你还是需要小心从事。在纽约工作的心理治疗专家大卫·舒马克勒说:“在有些情况下地把事情弄的更糟,孩子可能会感到你在取笑他,不把他当一回事,如果你发现这种迹象,赶紧改变策略,或者抱抱他,或者同情地听他倾诉。”
7、转移注意力
学步的幼童很想探索许多区域,如果被阻止的话很容易发怒,因此,不要火上浇油告诉他不能爬上餐桌,相反,转移他的视线,给他一些新的探索的东西,可能的话,走到门外去。“每次我把我19个月大的克莉斯蒂娜带到后园她都很高兴,她听着园中的鸟叫声就会完全忘记几分钟前使她大发脾气的事了。”佐治亚州的克鳃格女士说。
8、深吸一口气
如何让生气的宝宝平静下来,你告诉孩子深深吸口气可能使孩子更为愤怒,但是如果你蹲下身,看着他的眼睛,然后自己做几次深呼吸,他很可能会不自觉地模仿你的呼吸方式,不久,他就会冷静下来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而不是哭哭啼啼地闹个不停了。
不管你使用上述的哪些方法,还是使用你过去行之有效的办法,必须知道你可能不是每次都能很快地让孩子平静下来的,“有时孩子需要发怒,”菲利普解释道:“有时他们发泄那么厉害,你只能让他哭,只是当心着不让他们伤害到自己,直到集聚起来的紧张被释放了,你才可能抱抱他们,轻声地安慰他们使他们好受起来。”
宝宝的负面情绪如何面对
如何面对宝宝的负面情绪:
◆内心恐慌
在练习和游戏中给孩子积极的鼓励,让孩子知道你只要他努力就好,不要和其他人对比,让他尝试更多的运动,直到找到最喜欢的。
◆失败的感觉
和教练沟通,不要对孩子们有过高的期待,告诉孩子所有人都会犯错误,也都会战胜困难,赞扬他和队友的合作精神。
◆缺少自由时间
给孩子留出学习、和家人朋友欢聚的时间,限制他参加活动的数量,鼓励他其他方面的兴趣,允许他偶尔缺席训练。
如何面对宝宝的负面情绪
捞鱼
?适应年龄:3岁以上
?准备:方纱巾1条。
?玩法:在灿烂的阳光下,爸爸、妈妈分别扯住纱巾的四个角当“鱼网”,孩子当“小鱼”。在一片草坪上,小鱼自由奔跑,鱼网追赶小鱼。追到小鱼后,立即把小鱼套在网中。这个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变向、躲闪跑的能力,也能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打开电视,我们看到灾难、犯罪和恐怖事件。社会调查告诉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要面对父母离婚的事实。就连电影和动画片里,英雄也被刻画为要通过暴力手段才能达到目的。这一切,带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新的挑战:他们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地处理问题和面对未来。
乐观,或者说是以积极的态度思考和生活,开始被更多的儿童教育者所重视。而且,他们一致认为,乐观主要是后天培养的结果。
心理学上的新思考——医治伤害还是提高抵抗力?
乐观是最近才开始研究的一个相对较新的课题。许多年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们存在的弱点和问题,也就是说,研究错误的方面,却忽略了正确的方面。
马丁.塞里格曼博士是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倡导者,他著有《培养乐观主义》(LearnedOptimism)一书。在他看来,现代心理学过于强调医治已经造成的伤害,其实我们本应着重帮助人们形成坚强的意志和豁达的态度,对于孩子更应如此。
塞里格曼博士的研究小组测试了埃德蒙学校四到六年级将近400个孩子的乐观状况,然后跟踪他们在阅读和数学考试中的分数。结果表明:乐观的孩子学到了更多知识。
一位研究乐观主义的心理学家认为,乐观的人也更愿意抓住每一个机会。有趣的是,男孩和女孩看待机会的角度是不同的。12岁之前,女孩的乐观多表现在对美好世界的想象上,而男孩则对实现某个具体目标更有信心。
一个男孩如果喜欢某个女孩,他可能会思考从哪条路线往学校走就能正好碰见那个女孩。而对于同样这种情况,女孩就不太可能做到这一点。不过,到了15岁,这种差异就消失了,男孩开始构筑更宏伟的理想,女孩也表现得更为积极。
如何面对宝宝的负面情绪,你的陪伴带给孩子安全感。
心理学家认为,要培养一个乐观向上的孩子,这三方面缺一不可:目标、毅力、执行力。目标可小可大。小孩希望够到书架上的一个可爱的玩具,这是一个小的目标。他说,“我长大了要当一个科学家或宇航员。”这是一个大的目标。
父母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带给孩子安全感,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如何让孩子乐观的面对人生
罗兰说:“开朗的性格不仅可以使自己经常保持心情的愉快,而且可以感染你周围的人们,使他们也觉得人生充满了和谐与光明。”快乐的人们通常都有如下一些共同特点:乐观的世界观,亲密的家庭关系,善解人意,众多好友,坚信自己的人生有意义,等等。那么,该如何让孩子乐观的面对人生。
如何让孩子乐观的面对人生,以下列举的十个具体建议,可帮助父母找到合适的方法,引导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建议1——家庭传统意味着快乐“长久”
无论是每天共进晚餐,还是每年一起庆祝生日或节日,对一个家庭而言,没有什么比建立家庭传统更有价值的了。过春节时的饺子、鞭炮,或是过生日时的蛋糕、蜡烛,这些传统都十分重要,因为它们赋予孩子生活的意义,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教给孩子“长久”的含义。
同样珍贵的是每个家庭独特的小传统,例如每个周末全家外出晚餐,每个月末全家一起看一场儿童电影,等等,这些熟悉而亲密的传统习惯会带给孩子强烈的安全感。
建议2——歌唱的鸟儿最快乐
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点儿也不错。在古代,西方人坚信音乐可以医治一个人肉体和心灵的创伤。而在现代,儿童医学研究发现,给患病的孩子听他们喜爱的歌曲,可以减轻他们的疼痛症状。成年人也都有这样的经历,听一首好歌有时会让人精神振奋,身心舒展。而对孩子来说,每当全家一起唱一首他喜爱的儿童歌曲,他都会很快乐。
建议3——快乐也可以放大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至少教给孩子两件事情。例如父母积极和孩子一起参加幼儿园的运动会,或者积极参与孩子的学校会演,孩子会意识到父母对他的重视,这会大大增强他的自信心。同时,父母的参与也教给孩子“社会”的基本含义。它让孩子感到自己也是这个大社会的一部分,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它对别人作出贡献。专家研究还表明,奉献和快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让孩子参加社区大扫除,或是探视社区孤老,即使是幼儿也会从中发掘付出的快乐。
建议4——再见吧!负面评论
成人们时常对各种人与事进行评论,其中不乏负面的东西。例如,父母评论某个领导很无能,或者儿童医院医生很马虎,等等。父母也许不会意识到这些评论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但事实上,它们会让孩子渐渐丧失对周围人和环境的信任,从而失去安全感,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不会快乐的。父母应该让孩子觉得世界是美好的,而人们本质上都是好人。
建议5——花开叶落是快乐
生活在现今的高科技时代,成人们常常忘了亲近大自然。对孩子来说,大自然充满了神奇的力量,无论是雨雪、白云,还是花开、叶落,都可以从中发掘到很多快乐,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亲近大自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各项感官能力、观察能力、反应能力。
建议6——兴趣爱好是永远的快乐
专家研究发现,全身心投入到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中,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快乐。让孩子乐观的面对人生,对于他们而言,培养他的兴趣爱好,例如集邮、绘画等,让他投入其中,会让他很快乐。但这里的投入并非指给孩子安排满满的绘画课程或者舞蹈练习等,因为那样只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失去从中得到的快乐。而兴趣爱好也不一定是指某种技能,例如集邮、拼图等,它们并不是某种竞技,却同样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更能让孩子学会投入的快乐。
如何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
如何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
◆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
性格的基础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早期的生活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性格,良好的性格是在适宜的环境中熏陶感染形成的,是一次次良好情感经验浸润、积淀的结果,因此,我们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民主、平等、和谐、欢乐气氛的环境尤为重要。现在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要提高他们的情商技能,最好的学习地点还是幼儿园。因为只有集体的生活环境和游戏活动才能使幼儿养成快乐的性格和乐观幽默的品性,才能让幼儿把握自己的情感和社会技能。如果离开了像幼儿园这样的集体,幼儿的情商就几乎无法培养,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让幼儿在集体环境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为幼儿创造丰富的游戏活动
着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游戏活动是儿童的工作。”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喜爱游戏、乐于游戏,进而在游戏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在学习知识中游戏成长。同时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和积极愉快的情感。那么怎样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到快乐的情感呢?首先游戏活动应该是健康的、丰富的,为幼儿喜爱的。再就是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幼儿来说应该是“我要玩游戏,而不是你要我玩。”特别是幼儿在一个他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游戏,成人的干预已经降到了最低限度,由此幼儿获得了巨大的自由感,幼儿的身心放松,机能状态良好,没有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幼儿充分体验到了一种积极的情感,从而沉浸在一种真正的快乐之中,培养了幼儿快乐的性格,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情商。
◆为幼儿创造合作、交往的机会
合作交往是幼儿快乐的重要源泉,幼儿在合作交往中既享受了快乐,又制造了快乐。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扮演角色,感受相互关爱,使他们懂得了被人爱和爱他人都是快乐的。同情和关爱他人,也是情感智力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关系到幼儿将来能否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对于独生子女的家长和幼儿教师来说,幼儿在这个方面的情商如何,更是关系重大。如今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幼儿是三个家庭的未来,是三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六个成年人的精神寄托!如果培养出一个性格开朗的好孩子,那幸福是没法形容的,但如果家里出了一个逆子,那精神痛苦则不堪言状。所以我们应重视与幼儿之间的交流,给幼儿关心别人的机会,和他们一起进入快乐的交往游戏之中。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光靠“说”是绝对不行的,还必须要让幼儿有亲身经历。因为人的大脑分为思维和情感两个部分,人际关系方面的情商智力技能,只有通过亲身交往体会才能有效地在情感大脑中发育出来。
◆做幼儿模仿的榜样
快乐的性格基础是在幼儿早期生活奠定的,家长和老师的态度、生活习惯,哪怕是一些高兴的动作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以后都会慢慢变成幼儿的性格特点、情商的一部分,甚至家长的一些言行都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家长和老师自身的思想、性格修养和情感倾向时时都会影响着幼儿、感染着幼儿,因此我们不论心里快乐与否,都不要将负面的影响带给幼儿,在幼儿的面前应该永远都保持着快乐的心情,让孩子乐观的面对人生。
宝宝坏情绪如何应对
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有坏情绪,当然宝宝也不例外,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宝宝坏情绪呢?
第一,我们需要接受宝宝负面情绪
既然喜怒哀乐是天生的,就没必要强迫宝宝压抑。在要求他“不可以发脾气”之前,应该先为宝宝的情绪找到出口,譬如给他一个厚宽的拥抱平抚心情,然后试着理解他的感受:“我知道你想继续玩。”或“你害怕别人来抢,所以才推开他,是吗?”,而不要马上就叫他:“不准哭”、“不准生气”。
早教专家支招:如何应对宝宝坏情绪?宝宝有情绪,应先让他情绪安静。爸妈可先抱包宝宝并进行安抚,而不用急着处理事情。而当宝宝有了被了解的感觉,情绪也容易被安抚下来。
第二,教导宝宝用语言表达怒气
研究证明,语言发展较好的孩子,遭受到的挫折感也比较少,因为他们懂得以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于是容易被满足。而且当他们说出自己生气难过的原因时,不仅有助于情绪宣泄,也能获得他人的了解和安慰。宝宝1岁半起不仅口齿逐渐清晰,而且使用的词汇与日递增。趁着这股学说话的热忱,爸妈可以在宝宝挫折、生气、难过的时候,教导他们用语言而非肢体表达怒气,也有利于之后如何让孩子坦然面对挫折。
专家支招:如何应对宝宝坏情绪?如果小宝宝懂的语汇少,可以教导一些缓兵之计与动作,譬如摇头表示拒绝,或赶快拿着玩具离开;但2岁以上的孩子,就要尽量鼓励他使用简单语言表达,像是:“我的”、“轮流”或“你等一下”、“我还想玩”等,视宝宝的语言能力而定。由于小宝宝的表达和理解都比较简略,约3岁左右才能彼此沟通,因此还是需要大人在一旁帮忙“沟通”。
第三,鼓励宝宝以替代方式处理冲突
如果是2个宝宝的冲突,待宝宝情绪平衡些,爸妈可试着向他解释:“那个小朋友和你一样都很想玩,你愿意跟他轮流还是一起玩吗?”或“你只是一直哭、大叫,爸爸妈妈不知道你要什么,好好说好吗?”虽然宝宝年纪还小、似懂非懂,但不讲他就永远不懂。
专家支招:如何应对宝宝坏情绪?宝宝情绪起伏很快,应理解他的心理和立场,并且用中立的态度来安抚他。例如:宝宝拿了别人的东西,不要说抢。也让他去理解别人的心情。并且教他可以用替代的方式处理冲突,可以告诉宝宝:“你可以跟弟弟说,等一下借我玩好吗?”
第四,给予宝宝适当的规范
3岁以前的宝宝没有自行分辨对错的能力。针对宝宝的不良行为,爸妈从小就要对其制止并建立适应的规范,避免日后养成习惯。例如:当宝宝出手打人的时候,父母可以抓住他的手制止,然后说:“不准”。宝宝天生有一种不需要理解的吸收能力,能够了解“不准”的意思。每次宝宝出现不良行为时,如果大人能够肢体和语言一致果断地表示:“不准”,宝宝就能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
专家支招:如何应对宝宝坏情绪?父母一定要心平气和立即制止,甚至暂时将宝贝抱离战场。但记得要心平气和,为宝宝做一次高EQ的示范。
上一篇 没有了